<address id="dpdrb"><form id="dpdrb"><nobr id="dpdrb"></nobr></form></address><noframes id="dpdrb"><form id="dpdrb"></form>
<address id="dpdrb"><listing id="dpdrb"></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dpdrb">
    <listing id="dpdrb"><nobr id="dpdrb"><meter id="dpdrb"></meter></nobr></listing>

    <address id="dpdrb"><address id="dpdrb"><th id="dpdrb"></th></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dpdrb"><address id="dpdrb"><nobr id="dpdrb"></nobr></address>

            <form id="dpdrb"></form>

              <noframes id="dpdrb">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點擊數:2596 更新時間:2016-12-01 02:06:57 來源: 廈門生活、逛路島_逛鷺島-返回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忙著備料的扁食店老板。圖/臺賽攝影師

              任晨鳴

              老地名里邊,“開元路”寓意深遠,因為這是廈門第一條近現代化市政道路,1920年12月開始修建,建成于1924年8月,有“開創先河”的歷史意義,所以被命名為“開元路”,帶著強烈的歷史印記,且還帶有理想主義色彩。這條道路的一頭枕著大海,連著廈門開埠以來就存在的輪渡碼頭,一頭是港城歷史的延伸,連著廈門島內的最繁華的主干道——廈禾路。

              在縱橫交錯的廈門道路中,開元路并不起眼,漫步在二三十年代的街道上,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可以觸摸到歲月的滄桑。這里是廈門最市井的地方,房子雖然比較陳舊,還是住著許多老廈門人,在小巷中七彎八拐,你可以品味到實實在在的生活氣息,它也許只是彎彎曲曲的街道走向,也許只是一條幽深的青石板街,也許只是中年阿叔依在椅子上悠然看報紙,也許只是開元路浮嶼角上歷史與現代的交匯……但正是這些片段,拼接出我們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開元路兩邊都是騎樓,既擋風雨,還可方便顧客逛商店。圖/臺賽攝影師 ?洪少葵


              住戶告訴記者,過去,市民口語中,廈門是一個很小的區域,口語中的“廈門”指的是中山路、思明西路、輪渡、開元路附近這一帶最早的廈門城區,在上世紀20年代,開元路曾經是廈門最早的繁華地段,有廈門最早的騎樓建筑。這里的騎樓是廈門騎樓式商業街的發祥地,后來相繼建成的思明路、中山路延續了這種建筑風格。

              考究歷史,廈門道路,始于唐、宋,興于清乾隆、嘉慶至光緒年間。但道路狹、短、少,結構大多數是塊石路面,少數為條石路面。民國時期,道路拓寬、加長、增多,結構多為水泥或瀝青路面。隨著廈門商業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日益繁榮,陳舊、落后的市政設施,不適應廈門商埠的需要。廈門道尹陳培琨、地方紳士林爾嘉等發起市政建設,于1920年相繼成立市政會和市政局,開始進行市政道路建設。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開元路被譽為目前廈門最有古早味、最接近市井味的路。圖/臺賽攝影師

              任晨鳴

              1920年12月開始興筑從鷺江“提督碼頭”到“浮嶼角”的第一條新馬路。這是第一次改變廈門城市空間的試驗,在人口最擁擠的地方開路,從碼頭最密集的地方啟始,在那個時代,這需要何等的膽略。今天走在開元路,你會發現南豬行巷口有個大彎,那是因為當年修路遭到日籍浪人阻撓而不得不彎道的。經一年施工,耗資20多萬元,這條路才彎彎曲曲地筑到浮嶼角,所以,當地居民稱它“水蛇路”。

              這條路路長700米,車行道9.1米,兩邊人行道各寬2.4米。1924年8月1日起,人力車通行,開出了廈門第一輛公共汽車——當年,馬來西亞華僑黃晴輝與馮開讓、方炳坤等8人集資1萬多銀元,購買2輛小型客車,開辟了從美仁宮至江頭的第一條營運線路。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王二街巷口87歲的陳阿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老廈門人的漂泊感。圖/臺賽攝影師 林永昌

              時過境遷,隨著中山路的崛起,開元路的城市中心地位被慢慢取代了,已繁華不再,而今這里,擺個小攤小販做點小生意,是許多人維持生計的方式。但作為近代廈門空間變遷的重要標志,開元路有不少廈門記憶值得挖掘。時間來到這里,仿佛留下了腳步,鏡頭下的開元路,猶如歷史巖層,記錄著說不盡的歲月故事。

              以往,沒什么娛樂生活的老百姓,閑時愛在榕樹頭聽講古。至少在200多年前的清代,廈門就有了民間說書講古。據傳,早期最出名的講古場有“五宮、三巷”之說。即:南壽宮、萬壽宮、養元宮、三官宮、福海宮;打鐵巷、水流巷、二王巷。 這“二王巷”就是現在的王二街,在開元路靠浮嶼的地段。實際走訪,曾經聞名鷺島的二王講古場,現在改建成“外口公寓”。記者也在附近,找到了拱門正上方刻著“1969”年份的防空洞,那是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略部署。現在,海峽兩岸的戰爭硝煙早已淡去,旁邊住家正在修建新樓。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許多家庭的餐桌連著菜市場,圖為市場上的一小家。圖/臺賽攝影師 ?陸啟輝

              在開元路,我們沒有找到清代墓葬,也就是坊間習稱的“大墓園”,聽說,因為建筑用地的關系,已經被鏟平了。

              開元,開啟廈門歷史的新紀元

              本資訊信息是來自 逛鷺島 小編 通過網絡收集而來的關于廈門最新最熱門的本地資訊。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們網站上分享你的內容,讓大家都知道。
              版權聲明,本活動信息隸屬網絡收集而來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清除信息。
              【責任編輯:csw8923

              大家推薦

              留言評價

              共有0條評論
              重要提示: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
              商業推廣版塊信息發布免費開放
              加入圈子

              【點擊這里 - 掃描二維碼加入主題圈子】

              關閉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