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dpdrb"><form id="dpdrb"><nobr id="dpdrb"></nobr></form></address><noframes id="dpdrb"><form id="dpdrb"></form>
<address id="dpdrb"><listing id="dpdrb"></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dpdrb">
    <listing id="dpdrb"><nobr id="dpdrb"><meter id="dpdrb"></meter></nobr></listing>

    <address id="dpdrb"><address id="dpdrb"><th id="dpdrb"></th></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dpdrb"><address id="dpdrb"><nobr id="dpdrb"></nobr></address>

            <form id="dpdrb"></form>

              <noframes id="dpdrb">

              華南第一“中山公園”,廈門人永遠的痛

              點擊數:7537 更新時間:2016-06-05 01:04:09 來源: 廈門生活、逛路島_逛鷺島-返回
              clip_image001.jpg
              上圖為1939年日偽時期的中山公園旗袍美女
               
              中山公園籌建于1927年秋,為當時駐廈之“漳廈海軍司令部”司令林國賡發起,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命名“中山公園”。
               
              clip_image002.jpg
              1925年3.17廈門各界在演武亭前舉行追悼孫中山大會,并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全國興起了“中山熱”,滿城盡建中山公園、中山路
               
              clip_image003.jpg
              中山公園設計平面圖
               
              以下為一組中山公園建設前的珍貴影像。
              clip_image004.jpg  
              中山公園建設前的廖花溪原貌,在今天的廖花路一帶
               
               
              clip_image005.jpg
              由公園東路妙釋寺橋西南望鹽草河舊址全景
               
              clip_image006.jpg
              由警察鐘樓俯視公園舊址全景
               
              clip_image007.jpg
              由公園東路妙釋山西北網公園北部荷庵河舊址
               
              clip_image008.jpg
              由公園東路寮花溪橋西北望公園中部鹽草河民房
               
              clip_image009.jpg
              由舊道署后崎山頂望公園南部舊址
               
              clip_image010.jpg
               中山公園公共體育場的填土工作
               
               1926年,廈門舊城改造進入第二階段,漳廈海軍警備司令部司令林國庚接任廈門市政督辦,即進行市政建設計劃,鑿山填灘,開辟新區,以地價收入作建設資金,改變了前一段資金匱乏,工程停滯的被動局面,當時南洋各埠華僑競相匯款投資地產,地價應時高漲,新區甫經劃定即可憑一紙設計圖出賣地皮,馬路修建費采用兩旁房屋按面積大小攤派,余資充裕,當時的舊城改造,轉以公園為第一要事,林國庚再委周醒南籌辟公園,工程由漳廈海軍警備司令部堤工處負責,周醒南任堤工處顧問,公園的規劃建設均由他主持,工程設計有留學德國的建筑師林榮庭及朱士圭、繪圖員張元春等。為了建好公園,周醒南曾率員赴各大城市考察,后決心仿北京農事試驗場結構進行設計,1927年秋動工,定園界,建百家村以容納被遷居民124戶,建設歷時四載,工費近百萬銀元(其中廈門賢達洪曉春、林金殿、黃奕柱等亦出資襄助),終成規模頗大、設計精巧、布局優美、中西合璧的廈門第一座公辦民助的綜合性文化公園。是20世紀廈門人民名副其實的活動中心。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不朽偉業,弘揚“天下為公”的精神,規劃時即定名中山公園。
               
              clip_image011.jpg
              三十年代初的模范村,修建中山公園,為解決拆遷戶的安置問題而建了百余間房子,遂稱百家村
               
              百家村,有一處上世紀30年代修建的安置房群,前庭后厝格局,花崗巖石條壘砌墻體。許多廈門人并不知道,百家村的由來就與中山公園有關。
              建設公園,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中山公園的建設,就涉及124戶人家的拆遷?!稄B門市志》記載,1927年秋,公園四周的公園南路、公園東路、公園西路和公園北路首先開建,政府把原先住在那的245個拆遷戶,就近安置到公園東門附近。
              “中山公園建設,拆遷進行得很順利,直到現在還是許多工程建設得以借鑒的一個好方法?!焙槔险f,公園建設前,規劃者們就預見性地解決了拆遷戶的安置問題,在公園附近建了許多民房。因為是百家結社,故名百家村。
               
              clip_image012.jpg
              1920年建設中的中山公園
               
              1931年醒獅球完工后,不僅成為中山公園的標志性建筑,更成為廈門第一城市雕塑,見證了廈門甚至當時福建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許多華僑都將它視為故鄉的象征,在雕塑前合影留念??上У氖?,在文革時,醒獅球被強行炸毀。如今,幸存的醒獅被置于動物園門口“看大門”。
               
              設計者周醒南把自己的名字藏于景點名稱之中(下組圖)
               
              clip_image013.jpg
              琵琶洲(周)
               
              clip_image014.jpg
              醒獅球(醒)
               
              clip_image015.jpg
              南門(南)
               
              坊間傳言,設計者周醒南不為自己立碑刻字,而是用了三個園內最重要的景點把自己與中山公園融為一體不能分割。琵琶洲、醒獅儀、南門這三個景點取“洲”“醒”“南”三字,讀音即為“周醒南”。只可惜,如今琵琶洲已不在,醒獅儀和南門也是再造的,沒有原先滋味了。
               
              clip_image016.jpg
              clip_image017.jpg
              clip_image018.jpg
              clip_image019.jpg
              clip_image020.jpg
              clip_image021.jpg
              clip_image022.jpg
              clip_image023.jpg
              clip_image024.jpg
              clip_image025.jpg
              clip_image026.jpg
              clip_image027.jpg
              民國時期的中山公園影像,號稱華南第一園
               
              建成后的中山公園,在原有的魁星河、鹽草河、東岳河、虎溪、樵溪、蓼花溪上建起了12座橋,亭、臺、閣、榭、碑十多處,在國內同名公園中,最具特色,被譽為“華南第一”。景點有南門、醒獅儀、鐘樓、圖書館、音樂亭、司令臺、留芳閣、釣魚臺、水榭、水心亭、曉春橋、琵琶洲、船廳、噴水池、華表、噴水池、荷庵、彩虹橋、宛在亭、仰文樓、陳列所、博物館、清佳堂、動物場、電影園、運動場、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千秋架、孫中山紀念碑、迷園等,規模之大,景色之美非今天可比擬。
               
              clip_image028.jpg
              1938年廈門淪陷,中山公園改名為廈門公園。
               
              clip_image029.jpg
              1939年中山公園“嘉禾八釵”,日偽時期,島內民眾紛紛外逃,中山公園門可羅雀,幾乎無人去游園散步。這一幕應為日軍為粉飾太平所拍攝的旗袍美女照片
               
              clip_image030.jpg
              日本勸業銀行發行的貨幣,印有中山公園的景點。
               
              1938年廈門淪陷后,中山公園被日軍改名為廈門公園,中山公園的景點被印制在日本勸業銀行錢幣上。為了粉飾太平,日軍處心積慮地拍攝了一系列的廈門繁榮安定的假惺惺畫面,目的是消除民眾的反日情緒,并通過明信片發行!
               
              1967年慘絕人寰的文化大革命后,中山公園南半園的南大門、地球儀、南紀念碑、籃球場、網球場及附屬設施、薔薇亭、司令臺、運動場及欄桿、水榭、琵琶洲、曉春橋、挹翠山館、秋千架、噴水池等精華建筑物被毀;魁星河填為平地、圍墻大部分被拆,鑄有“中山公園”字標的鐵欄桿被送去煉鋼鐵;花展館玻璃溫室破壞一半以上;動物園動物大部分死亡;游艇和苗圃的花卉作柴燒,游藝場設備全部損壞;“妙釋寺”改為別用;園內樹木被砍掉;座椅全部受破壞。當時的中山公園成了“人民廣場”。
               


              中山公園南門的今昔對比圖,左邊為30年代的原物,右邊為今天重建。
               
              今天的中山公園,大多景點為改革開放后重建,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摸樣,和園規劃相去甚遠,是廈門人心中永遠的痛!今天的南門、雕塑、紀念碑為1983年重建;西門為1987年重建、醒獅儀為1997年重建...(以上圖片摘自洪凱杰、紫日、外國網站)
               


              【責任編輯:csw8923

              大家推薦

              留言評價

              共有0條評論
              重要提示: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
              商業推廣版塊信息發布免費開放
              加入圈子

              【點擊這里 - 掃描二維碼加入主題圈子】

              關閉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