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dpdrb"><form id="dpdrb"><nobr id="dpdrb"></nobr></form></address><noframes id="dpdrb"><form id="dpdrb"></form>
<address id="dpdrb"><listing id="dpdrb"></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dpdrb">
    <listing id="dpdrb"><nobr id="dpdrb"><meter id="dpdrb"></meter></nobr></listing>

    <address id="dpdrb"><address id="dpdrb"><th id="dpdrb"></th></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dpdrb"><address id="dpdrb"><nobr id="dpdrb"></nobr></address>

            <form id="dpdrb"></form>

              <noframes id="dpdrb">

              閩南清明節祭祀與掃墓

              點擊數:5549 更新時間:2016-03-15 09:45:27 來源: 廈門生活、逛路島_逛鷺島-返回
              閩南僑鄉對于清明節十分重視,旅居海外僑胞,對家鄉的清明,七月半和年兜(除夕)這三個重要節日必須匯寄家費,以資備辦節日所需開支。在家中備辦豐盛的五味筵碗孝敬廳中祖先神位、厝主和地基主等,而菜肴之中,必備有“潤餅菜”所需的各種配料。孝敬祖先于中午在自家廳中進行,照例焚香點燭,燒金放炮,祭祀禮畢。一家人浩浩蕩蕩,往墳地土進發。




              201603151458006937835815.jpg


                到了墓地,先用鋤頭把墓地周圍雜草鋤凈,清理墓埕。于是一家人分別動手,有人用紅筆把墓牌石上的祖宗名號描紅,有的焚香點燭,擺上果合,而小孩最喜歡在墓上獻紙錢。所謂紙錢,是用薄的色油光紙裁成寬約四寸,長約六寸的紙頁,然后用波紋狀的鋼鏨在中間鏨出三四行波紋狀的曲線,小孩一張張往墓上壓,五色斑斕的紙錢,然后上供果、點香燭(或只點香)、燒金楮、放鞭炮,或在樹枝上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寄托哀思,墓祭緬懷先人。有一首唐詩描寫當時的情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使人遠遠看去宛如盛開的花朵,使平時荒涼的墳山,突然紅綠紛披,平添一片艷麗景象。
                      獻紙事畢,兒孫們便在祖先墓前跪拜行禮,既盡子孫孝道,也祈求祖先保庇今后平安如意。
                僑鄉深滬清明節有哭墓之俗,婦女們衣著素潔,伏在墳頭邊哭邊訴,凄楚動人,甚至有一定的節奏及和諧的音調,是特色獨具的風俗。

              201603151458006981953813.jpg

                      晉江深滬一帶還有婦人“哭墓”習俗,其聲調音旋韻轉,情悲聲凄,催人淚下,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所描述的唐代寒食節哭祭燒紙錢之俗十分相似:“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足生離死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庇械倪€為先祖追薦功果。據清代乾隆年間修撰的方志記載,永春、德化兩地歲時民俗與泉俗獨異之處是八月祭墓,俗云此月墓門開,與今不同。
                雖說清明節期間是十日前八日后,但一般都爭取在當日掃墓,即使在外地者也盡量趕回家鄉來掃墓。而城鎮中,因近來清明節不放假,所以只得在清明節的期間于星期日才去掃墓。


              【責任編輯:csw8923

              大家推薦

              留言評價

              共有0條評論
              重要提示: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
              商業推廣版塊信息發布免費開放
              加入圈子

              【點擊這里 - 掃描二維碼加入主題圈子】

              關閉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